美國學者發(fā)現(xiàn)新方法改善傳感器的靈敏度
傳感器制造商一直在透過反復試驗的工程創(chuàng)新方法來改善傳感器的靈敏度;但遺憾的是業(yè)界并沒有一個框架(framework)來總括所有的經驗法則,以做為新一代傳感器的設計方法。而來自美國普渡大學(PurdueUniversity)的工程師補足了這個遺憾,為設計傳感器提供了新的途徑。
普渡大學電子電機教授AshrafAlam表示,他與其博士研究生PradeepNair已經采取一種系統(tǒng)化方法(systematicway)將各種設計法則整合在一起,因此他們已擁有一個具一致性的框架來對改善傳感器的設計。為了測試他們的傳感器設計法則,他們著手研究哪一種奈米級傳感器設計,對于透過目標分子(targetmolecule)進行感測的應用。
研究人員過去就已經發(fā)現(xiàn),當感測個別分子時(例如煙霧探測器或生物、化學探測器),感測組件越小越好,但其原因一直未被證實地認為,是與目標分子的擴散情況會限制傳感器運作速度有關。
而Alam和Nair宣稱已為以上的理論得到了證實。首先,他們比較了傳統(tǒng)的平面?zhèn)鞲衅鳎╬lanarsensor)組件與圓柱形單奈米管傳感器(cylindricalsingle-nanotubesensor)組件,結果顯示較小的圓柱形傳感器的靈敏度至少高100倍,這足以證明越小越好的理論。
不過雖然圓柱形奈米級傳感器的靈敏度較高,卻難以制造,有些傳感器設計人員使用奈米復合材料(又稱為nanonet)感應元素,使用多個圓柱形奈米管或者奈米線,組成奈米線叢。但Alam卻指出這類傳感器并不會優(yōu)于單奈米線傳感器。
目前,研究人員正使用他們的模型,來建構能夠使用電子式方法檢測DNA序列的傳感器,使基因定序(genomesequencing)工作能更容易透過自動化的方式進行。目前的基因定序是透過分子化學探測的方法執(zhí)行,速度慢且程序繁瑣。
掃一掃 微信咨詢
©2024 上海香川電子衡器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:滬ICP備09098494號-32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sitemap.xml 總訪問量:771494 管理登陸